糖尿病青睐的人群
国际糖尿病联合会认为,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[1]:
- 有糖尿病家族史;
- 过重;
- 不健康饮食;
- 缺乏运动;
- 年龄增长;
- 高血压;
- 种族因素;
- 糖耐量受损(IGT);
- 有妊娠糖尿病史;
- 妊娠期营养不良;
轻松预防糖尿病
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,可怕的是其并发症。糖尿病可以引发肝、肾、心、脑、眼、神经、皮肤、肢体等急慢性并发症。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(CDS)慢性并发症调查组报告指出,在中国三甲医院中,最常见住院2型糖尿病并发症发病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高血压34.2%、心血管病17.1%、脑血管病12.6%、下肢血管疾病5.2%,且糖尿病患者下肢截肢的风险是非糖尿病患者的40倍[2]。得了糖尿病,既花钱,又遭罪。但是,如果您能做到以下几点,也有利于降低糖尿病的发生风险。
- 饮食:食物多样、谷类为主是平衡膳食模式的重要特征。每天摄入谷薯类食物250~400克,其中全谷物和杂豆类50~150克,薯类50~100克;保证每天摄入300~500克蔬菜和200~350克新鲜水果,同时应经常吃豆制品,适量吃坚果;培养清淡饮食习惯,少吃高盐和油炸食品。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(2016)》指南推荐,成人每天食盐不超过6克,每天烹调油25~30克,每天添加糖的摄入量不超过50克,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[3]。
- 运动:积极、合理、有规律的运动有助于预防或延缓糖尿病的发生[4],即使业余时间的锻炼也有助于降低糖尿病前期的发生风险[5]。因此,WHO呼吁成年人应该每周进行≥150 min的中等强度体力活动,如快走、骑车、羽毛球、太极拳、乒乓球等,或每周进行≥75 min的高强度体力活动[6]。减少静坐时间,定时运动,保持健康体重,保证足够睡眠。
- 戒烟戒酒:吸烟和过量饮酒的人也很容易诱发糖尿病[2]。因此,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应该合理戒烟,控制饮酒量。根据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(2016)》,女性每日饮酒量应低于15克,男性应低于25克[3]。
- 健康教育:糖尿病易感人群可以参加与糖尿病相关的专题讲座、知识竞赛、社区宣传等活动,以提高其饮食、运动、血糖监测等自我管理能力。
- 情绪管理:以积极心态正确对待工作和生活,恬淡虚无、减思虑、节喜怒、高下不相慕。胸襟开阔,怡情悦志,保持情志调畅,精神愉悦,气血流通,减少不良情绪的刺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