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及有意义的数字
高血压的危害不容忽视,那么高血压又是由什么引起的呢?除了遗传(家族史)、年龄、种族、性别以及妊娠高血压等不可逆因素外,引起高血压的因素还有很多,包括情绪过度波动、脾气不好、超重或肥胖、不健康饮食(钠盐摄入过量、钾盐摄入太少)、缺乏运动、吸烟、酗酒、压力大等,这些因素都是可逆的[5-6],是可以通过生活习惯改善的。
一般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目标<140/90 mmHg;≥65岁的老年人收缩压应控制在150 mmHg以下,如能耐受还可进一步降低;伴有糖尿病、肾脏疾病、病情稳定的冠心病的高血压患者可将血压降至<130/80 mmHg[7]。
了解到这些因素和有意义的数字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管理高血压,甚至远离高血压。
健康生活:控制高血压的良方
前面说过,高血压是“沉默的杀手”,悄无声息,害人不浅。那么如何做才能在生活中控制这个“杀手”呢?我们知道,遗传、年龄这些因素改变不了,那是爹妈和时间给的,不可逆的因素。可是生活习惯是可以逐步改善的,是可逆的因素。《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》指出健康的生活方式在任何时候对任何高血压患者(包括正常高值血压)都是有效的治疗方式,主要从以下几点教我们如何管理高血压[7]:
减少钠盐的摄入:钠盐可升高血压,增加高血压的发病风险。而我国居民钠盐摄入量均高于世界卫生组织所推荐的数值5 g/d,因此,应该减少钠盐的摄入量,并增加食物中钾盐的摄入量。具体操作可在做饭时可用定量的盐勺,做到少放盐、定量用盐;减少味精、酱油等调味品的用量;少食用咸菜、火腿等加工品;增加水果的摄入量;肾功能良好者,可食用含钾的烹饪用盐。
控制体质量:超重和肥胖是导致血压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。衡量指标是BMI和腰围。BMI=体质量(kg)/身高2(m2),可反映全身肥胖程度。成年人BMI 18.5~23.9 kg/ m2为正常,24~27.9 kg/ m2为超重,≥28 kg/ m2为肥胖,提示应减重。腰围可反映中心性肥胖程度,<90/85 cm(男/女)为正常,≥90/85 cm(男/女)提示要控制体质量。
体力活动:一般的体力活动可增加能量消耗,对健康十分有益。定期的体力活动可降低血压、改善糖代谢等,对减重也大有裨益。因此,建议每天应进行适当的体力活动(每天30分组左右),每周则应有3次以上的有氧体力活动,如快步走、慢跑、跳舞、骑车、游泳、做健美操等。
不吸烟:吸烟是一种不健康行为,是心血管病和癌症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,吸烟可增加高血压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风险。戒烟的益处十分肯定,而且任何年龄戒烟均能获益。
限制饮酒:所有患者均应控制饮酒量,每日摄入量不应超过25 克(男性)、15克(女性)。不提倡高血压患者饮酒,如饮酒,则应少量:白酒或葡萄酒(或米酒)或啤酒的量分别少于50、100和300 mL/d。
缓解精神压力:现代人生活压力、工作压力普遍较大,从而导致精神或心理压力增加,长期、过度的负面精神或心理压力又会明显增加心血管风险。因此,应积极采取措施,预防和缓解精神压力,及时纠正病态心理,必要时可寻求心理辅导和治疗。
正如胡大一教授在《好习惯,好心脏——保护心血管的七种好行为》里面所讲的:“健康是一种尊严,是一种我们多么渴望和热爱的尊严,要想拥有这份尊严,不沾着脑卒中的边儿,我们也必须从认识高血压,管理高血压开始”。那么,让我们行动起来吧,健健康康地生活,有尊严地活着。
参考文献
[1] 霍勇:大数据指导的高血压筛查与管理. http://www.menzhen.org/View/View.aspx?Idx=ff3f7ecda1584c43a9aa6652ede1e367.
[2] What is Blood Pressure. http://healthy-ojas.com/pressure/pressure-details.html.
[3] Hypertension Complications. http://healthy-ojas.com/pressure/hypertension-complications.html.
[4] WHO. Q&As on hypertension. http://www.who.int/features/qa/82/en/.
[5] Hypertension Risk Factors. http://healthy-ojas.com/pressure/hypertension-risk-factors.html.
[6] Mayo Clinic Staff. High blood pressure (hypertension). http://www.mayoclinic.org/diseases-conditions/high-blood-pressure/basics/risk-factors/con-20019580.
[7]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.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[J]. 中华高血压杂志, 2011, 19(8): 701-743.
作者简介:李忠红,心血管内科专家,主任医师,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,德国柏林心脏中心研修学者,现任深圳市人民医院龙华分院副院长。